在门诊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邱医生,我是什么体质?
我说,你是寒热错杂的。
对方就会说:那我是阴虚还是阳虚?
此时我挺无奈,因为有些病人似乎只知道阴虚和阳虚。但是阴虚阳虚很显然无法概括所有的体质状况。
当然,这里我有责任,这一定是我中医科普不到位导致的。
因此,我决定写一系列的文章,来说明一下,门诊常见的体质有哪些。
(这种体质会在医生诊断里看到)
首当其冲,就是寒热错杂,也有人叫它上热下寒。
为啥呢?因为身体里面的寒气和热气不对付,而热气天生就是要往上走,而寒气就喜欢待在下面,所以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的常态。
其实寒热错杂的体质,有很多分类,也非常复杂。我们从脏腑的角度,来给大家一一分析。
①胃热脾寒。
这种状态非常常见,例如有一些老胃病,平时胃胀胃痛,打嗝反酸,凉不得,热不得;吃热的上火,吃凉的腹泻。
这种情况,最多是使用半夏泻心汤来平调脾胃寒热;之前发过很多案例,有兴趣可以看看。
这里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胃热脾寒,同时见到口腔溃疡或者是外阴疾病,或者是过敏性的皮肤病,会加大甘草的用量,成为甘草泻心汤。
②肝热脾寒/胆热脾寒。
这种状态也是非常常见的。有一些病人手脚冰凉,又口苦口干或各种结节,吃凉的也容易拉肚子;身上总是莫名的疼痛或者不舒服,一紧张起来就胸闷心慌。
另外,慢性乙肝病人,这种肝热脾寒的体质非常常见。
这种案例,也发过很多。
③心热肾寒。
这种情况,也叫做心肾不交;人体正常状况下,是心阳往下走,肾水往上走,这叫心肾相交。
但如果人是心火向上冒,就会容易上火心烦失眠口腔溃疡;但是肾阳不足,也会出现腰酸腿冷精力不足。
此时要分清楚主次,如果是肾阳虚,则要温阳气;如果是心火旺为主,则清心火。
④寒热错杂+血瘀。
这种情况,瘀血为主,如痛经、月经推迟、血块多、静脉曲张等。同时又有寒热错杂的情况,比如怕冷、四肢冰凉、受寒头痛等寒的状态,以及手脚心热、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热的状态。
此时通常用温经汤来治疗,既通血脉经络,也调寒热错杂。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寒热错杂体质和表现。
当然,临床上有时候很难确定寒在哪里热在哪里,寒有几分热有几分,所以需要多次调方,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而且,即使见效以后,往往也需要长期坚持调理,才能彻底改变体质。
因此,寒热错杂体质,多属疑难杂症,治起来容易失手翻船,我也翻过不少。
但是,如果您找邱医生调理不成功,也不要放弃;比邱医生优秀的中医,比比皆是;换个中医再好好调调。
其它科普主题列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