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一知识积累
;二综合探究
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文章很有名,善以骈文写小品书札,以描写山水景物见长,风格清新挺拔,没有齐梁浮艳之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关键句子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而惊涛骇浪像奔驰的骏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集而碧绿的树,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形成无数山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3.文章中心概括;作者描绘了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自然风光,并且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表达出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4.写作特色
本文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水光山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似置身于奇山异水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1)文章以情生辉,抓住“独绝”写“奇山异水”的特征,并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从而使读者进入诗境,令读者到富春江一游的欲望油然而生。
(2)文章短小隽秀,层次井然,写景抒情,语言简练、生动。;(2009·台州)文言文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B;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云”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下2.*五柳先生传;一知识积累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省略句,即“(五柳先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二综合探究
1.关键句子翻译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译文: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遮不住日;粗布短衣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经常是空的,心里却很坦然。
(2)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亲戚旧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买了酒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3.写作特色
文章是按史传体例写的。以“传”概括人物生平行事,以“赞”评价人物品格。本文用质朴、自然、简洁的语言,刻画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011·温州)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1~4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体会、领会;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