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鲁肃投奔了孙权,成为其得力助手。他与孙权一起谋划国家大计,因而赢得了孙权的信任和器重。鲁肃为江东的战略规划贡献卓越,尤其他的设想让孙权深感认同。同时,在周瑜面临缺粮危机时,鲁肃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慷慨解囊。这一举动不仅善待了朋友,更巩固了双方的友谊。在曹操大军南下的紧要关头,孙权的权臣中有许多人主张投降,而唯有鲁肃和周瑜坚决主张反击。历史的结局早已铭刻在案,孙权与刘备的联合,使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遇惨败,三国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
很多人或许觉得鲁肃性格较为呆板,然而这一看法实在是片面。能够与孙权共谋千秋大计,并最终影响到三国格局的人,岂会是呆愚之辈?鲁肃实际上志向远大,目光长远。他曾试图说服刘备投靠孙权,虽然未能成功,但他勇于尝试的精神令人敬佩。吕蒙对此也给予了高度赞赏,称鲁肃不仅有智谋,还有远见卓识,因而踏足江东。他的挚友周瑜生前曾寄信于孙权,盛赞鲁肃忠诚且处事谨慎,恳请孙权能够重用之。
如此多重量级人物对鲁肃的颂扬,正是对他才能的生动证明。鲁肃的一生虽长达十七年从军,但却未曾真正参与过一场正面战斗,然而他的智谋与筹划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始终是孙权最为倚重的谋士,这也正是孙权会亲自为他举行葬礼的深刻原因。鲁肃的去世,不仅是江东的一大损失,更是孙权心中久久无法抚平的伤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