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沈海玲
2015-10-19 21:29:27   作者:沈海玲   来源:摘自:《如皋市搬经中学》   评论:0 点击:

摘自:《如皋市搬经中学》

    【摘要】:音乐新课程在我省已实施三年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音乐课堂教学有了喜人的变化。由于新课标是一个新事物,因而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颇。我们不能只看课堂表面,一堂课得让学生有所得。剥去课堂华丽的外衣,看学生掌握了多少实质性的东西。我们得注重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实效性,这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

    【关键词】:构建;有效音乐课堂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效课堂教学”是目前课改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而这句话也应让我们音乐老师有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们在教学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吃透课改的精神。有效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更加真心的喜欢我们的音乐课。那么怎样才能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呢?近两年,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不断探索,有几点感触。

    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上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我曾听过几节音乐课,发现有的老师把一堂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定得太大,让人感觉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很累。这真是“吃力不讨好”啊!我认为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有助于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我们的教学目标。我面对的是一群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的学生,而我国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很多同人都是比较了解的,农村中学的孩子相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见识相对较少,知识面较窄,因为缺少锻炼而胆怯。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还有就是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的学生初中就没怎么上过音乐课,所以不要说五线谱,读简谱都很困难。因而教参上的那些教学目标对于这些孩子可以讲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我们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我在上音乐鉴赏课的同时注意让学生掌握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我认为音乐鉴赏课,不应该是纯粹的音乐鉴赏,可以与其他模块适当的结合,我想大家最常用的结合就是与歌唱,这也是最易操作的。如我们可以教学生学唱曲目的主旋律,有的旋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如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欢乐颂》,我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唱主题部分的简谱,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目标太简单,但是我认为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识谱同样是一个技能目标,尽管同学们唱起来琅琅上口,但他们只是哼哼而已,于是我就把简谱和五线谱及歌词对照起来,让他们多唱几遍,然后分组唱,一组唱旋律,另一组则唱歌词,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识谱能力,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激起了学生的歌唱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我们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在音乐课的学习中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使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虽然我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他们相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见识是少了一些,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他们中间同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有对音乐非常热爱的孩子。那么如果我们能让这部分学生来扮演我们的课堂,那么我们的音乐课将会充满活力。班上也一些同学来自于城里,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的比较多,有的乐器都达到考级的水平,我们老师如果让他们在课上亮相,将会一举两得。如我在上《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课,曲目《少女的祈祷》。我想这首乐曲本身就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如果我再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听,学生没两遍便会失去耐心了,那么这堂课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所以第一遍听赏的时候,我放的是音响,接下来分段听的时候,我首先弹一遍主题,接下来的几个主题变奏,我请班上会弹钢琴的同学上来表演,让同学注意弹奏的手法,那么不用我多讲,学生就很清楚,三个变奏之间的差别。这样的音乐课堂,我想是学生所喜欢的。

    三、提倡学科综合,充实音乐课堂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被广大音乐老师所接受,因为它给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这种理念告诉我们,音乐不是孤立的学科,它有自己诞生的环境,有与之相关联的社会生活,同样有与之相辅相成的姊妹艺术,关联学科。它让我们的音乐视野开阔了起来,音乐教学的思维空间也扩大化了。

    我们提倡学科必须建立在音乐本位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音乐课始终是以音乐为主体,音乐课堂如果失去了音乐作为主体,那就不是音乐课而是历史课或者地理课或者文学课了。例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一课中,有的老师非常用心地搜集了相关音乐文化资料,于是,在课堂上,江南才子的书画、柳永旖旎的词、白居易浔阳江边的长句以及秦淮河上的历史变迁都涌向了学生,最后是让学生朗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词。教师的初衷本来很好,效果却适得其反。把音乐课上成了文学课。因而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吃透课改精神,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引导学生充分聆听。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否则音乐审美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

    我在上音乐课的时候也经常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如音乐与美术是姊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如在给学生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学生通过听音乐看油画,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

    四、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有一位音乐家曾说“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进去,我就完全理解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审美体和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利用班上的文艺骨干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如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一课,我首先让学生跟着音乐唱《爱我中华》,这是一首学生非常熟悉且喜欢的一首民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由于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在课堂上我就设计了几个常见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如蒙古族、藏族、新疆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音乐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无论是节奏还是旋律,以及舞蹈动作。以藏族为例,我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的回忆,然后到舞蹈动作跟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甩袖动作,点颤步等。然后请学生回忆听过的藏族歌曲有哪些。学生回答有韩红演唱的《天路》,《青藏高原》。我说还有一首小时候就会唱的歌曲《北京的金山上》,然后我和几个学生一起边唱边做藏族简单的舞蹈动作,这样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音乐教育家加德纳说“中国音乐教育体制确实能保证学生获得一定的音乐技能,但当学生获得这种技能时,他们再也没有用这种技能来进行艺术创造的愿望和能力。”这句话深刻地指明了我国就的音乐教育片面注重技术和教学结果,而忽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有人说中国的孩子照着钢琴谱会弹得很流利,而如果突然少了一段旋律就没法弹奏了。这正是我国过去艺术教育的片面性,只注重技能的学习,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取的。

    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舞台,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我经常鼓励学生给书上自己喜欢的乐曲旋律,写上自己喜欢的词,学生唱着自己的“作品”,不用花很多的时间,那些乐曲牢记于心了,若干年后当他们再次听起这段旋律的时候,他们会“一触即发”,我还曾给这段旋律填过词呢!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

    五、引进流行音乐,活跃音乐课堂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课本上所选的乐曲,认为它们过于陈旧和传统,没有新鲜和创意。大多数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因为媒体的发达,许多流行歌曲总是最早在学生中传唱,不少学生手中都有自己偶像的专辑,有些学生甚至模仿地惟妙惟肖。面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必须辩证的看待。既不能抹杀孩子们的兴趣,同时又要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们保持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希望在音乐课上能听到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否可以进入音乐课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音乐老师,许多老师都选择回避和杜绝,把流行歌曲拒之门外。然而,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这个舞台已不能由教师来垄断,应给学生多一点民主,尤其是高中生,由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更容易吸收和接纳外界的新生事物,但他们的鉴别能力有限,所以我们有选择性地把流行歌曲带进课堂,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流行音乐如《好汉歌》《弯弯的月亮》《爱的奉献》等这些歌曲还是很不错的,旋律优美,歌词内容也健康,像这些歌曲应该鼓励学生学唱。而且只要正确引导,他们也会喜欢这些歌曲的。我深有体会,今年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在全国哀悼日的那三天我改变我的音乐鉴赏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学唱一些爱心歌曲,如《让世界充满爱》《朋友》《祝你平安》等歌曲,学生们学得很认真,唱得也很好,我发现有的同学乐感特别好,有的同学模仿明星的声音很像。于是我就鼓励这部分同学以后多唱此类歌曲,他们听后特别开心。

    还有就是我们的音乐老师要通过流行音乐让孩子们爱上我们的课本音乐,要让他们感觉到,书本上的歌曲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里我们很遥远,例如电视连续剧《情深深,雨蒙蒙》里面的插曲《小冤家》就是美国乡村音乐《什锦菜》的主旋律。我在给他们听赏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先不说曲名,当他们听到这段旋律的时候,下面一片哄然,太熟悉了!怎么会在我们的课本上呢?于是就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最后我想提一提的是,新的课程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但并不意味着不要知识与技能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技术是音乐的表现手段,艺术是音乐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体现。技术的训练是为表现音乐的情感内涵服务的,只有将技术训练和审美体验结合起来,才能表现完美的音乐艺术。我们要正确认识知识与技能在音乐学科中的本质意义,作为学科,必须要有相关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如果没有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就失去了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支撑点,这是不言而喻的。《关注音乐》一文中指出:“对音乐教育的基本知识应该是所有学习者都应该在知识,技能和欣赏方面得到发展,以促进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升华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终极目标的前提下,音乐的知识与技能,表现与鉴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我非常赞同这些观点,应该说,“关注音乐”的内涵之一即是“知识与技能”要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合理而充分的体现。

    总之,要让学生真心的喜欢我们的音乐课,尤其是面对高中学生,因为高中生已拥有一定的知识量,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而那些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内容的音乐课是不能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的。所以我们一线的音乐老师要花费精力,认真吃透新课标的精神,从备课开始,让学生感到音乐课堂是真实、自然、快乐而有效的。

    [主要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2

    3、《中国音乐教育》2006.1,2007.2

转自继续教育网

------如果喜欢本文,请将《构建有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沈海玲》分享到:

相关热词搜索:音乐鉴赏

上一篇:幼儿奏乐活动设计《小猫逗耗子》(音乐教案)
下一篇:浅论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

站内收藏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